心灵绿洲
心理知识

在朗诵中与文字共鸣

发布时间:2020-04-12    作者:刘婕    来源:     浏览次数:


朗,即声音的响亮有力;诵,即背诵。朗诵,就是用响亮有力的声音,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。


当黑夜推开了白昼的大门,当星光点亮了寂静的夜空,你倚着月色的温柔,静静地看着手里捧着的书。或是某个小小的段落,又或是翻页时不经意的一瞥,你突然被某个句子触动了心弦。你反复琢磨,透过文字好像看到了作者的诉说。你轻轻地将句子读了出来,或是带着笑意,又或是带着某种不知名的情愫。你想去与文字发生共鸣,想去和别人分享心中的悸动。正当你坐到朋友的面前,那个深深触动了你的句子自然地从嘴边流泻,你成功地将你体会到的情感传递给了另一个人。体悟与分享,我想,这就是朗诵的意义之一吧!



 

真正的朗诵,不是故作深沉,也不是强作霸气,更不是高喊口号、卖弄嗓音,矫揉造作地去表达悲伤与煽情。有时候,它可能只是以一种平淡的语气去娓娓道来,却反而用了最自然质朴的情感,深入到了听者的内心。或许,你没有很悦耳的嗓音,也不会什么花里胡哨的技巧,但是当你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了朗诵中去时,你至少会让自己的内心感到触动。

不知你元宵节的时候是否观看了央视的特别节目,但我想,只要你听了那一首首诗朗诵,你的内心必定会受到极大的触动。“朋友,在中国,在你身边,在这个特殊时期,你看见了什么?记住了什么?你为什么感动,又为什么彻夜难眠?”那不仅仅是文本带来的感动,那也是每一个朗诵者用声音传递情感带来的震撼。这就是朗诵的魅力。

朗诵,让自己与文字共鸣。在朗诵中体味到的情感,从诗歌散文的曼妙优雅中来,又归到生活的细密绵长中去。“写诗的人是诗的作曲家,诵诗的人好像是演奏家”。朗诵,从来不是一种空洞无力的表演,也不仅仅只是用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将诗歌或散文读出来。而是用声音的艺术去对作品进行二次创作。它需要朗诵者慢慢的思考,去入文、入情、入景、入戏。只有这样,才能真正地打动听者。

所以,试着去朗诵吧,将自己的人生经历与生活底蕴融入到朗诵中去。

当你与朋友或爱人静立于门前感受微风时,不妨微笑着对他们诵出——“草在结它的种子,风在摇它的叶子。我们站着,不说话,就十分美好”,用最简单的语句表达最深情的告白。

当你因为挫折跌倒时,不妨用满含希望的语句诵出——“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,我要用手掌那托起太阳的大海,摇曳着曙光那支温暖漂亮的笔杆,用孩子的笔体写下:相信未来”,去鼓舞那些与你一样一蹶不振的人。

在回忆时诵着“曾经那样热烈地计划过的远景,那样细致精密地描好了的蓝图”;在离别时诵着“我挥一挥衣袖,不带走一片云彩”;在绝望时诵着“一切都是瞬息,一切都将会过去”......

在朗诵中与文字共鸣,用心去体味其中的诗情画意。





下一篇:蝴蝶效应
Baidu
sogou